IPS普及先鋒!試玩AOC首款廣視角液晶
在不斷謀求銷量提升,深入渠道擴展與深耕的理念下,AOC顯示器產品總是以高性價比示人,一路走來,拋棄了眾多成本過高的產品方案。
物美價廉的AOC人氣機型F22
在銷量取得突破之后,AOC開始了漫長的品牌建設之路,魔戒、鋅睿、鋒尚、羅密歐等終端產品的巨大改變,見證了AOC產品形象的不斷提升,與此同時,仍然沒有拋棄其品牌的核心——高性價比。
艾德蒙科技AOC品牌銷售總經理周偉君(右)與LG Display產品規(guī)劃副總裁David Choi(左)簽署合作協議
在2009年初,戴爾2209WA憑借e-IPS廣視角面板的成本與性能的平衡優(yōu)勢,取得了廣大用戶的一致認可。時至年底,LGD與AOC在IPS面板上的正式合作,在為IPS面板打開了新銷路的同時,借由AOC在產品上的高性價比路線,為e-IPS在終端市場贏得更多的關注,象征著明年廣視角液晶普及之路正在逐步開啟。
目前,AOC第一批上市的廣視角液晶顯示器有兩款——iF22、iF23,分別對應21.5吋、23吋,分辨率均為1920×1080,完美支持全高清分辨率。
● 憂郁的深藍色:經典的羅密歐外觀
眼熟的“羅密歐”外觀,在AOC F19上市初期,獲得一片贊譽,不僅外觀耐看,價格更是不斷挑戰(zhàn)最底線,成為AOC的主力外觀之一。與此同時,關于該機外觀抄襲索尼LCD的說法也浮現出來,不過僅從產品上市的時間前后來判斷模具原創(chuàng)的歸屬,多少有些草率,究竟誰才是此模具的原創(chuàng)者,只有工廠方面清楚。
位于屏幕右上角的標識貼條,代表該機擁有的性能特性。最醒目的當屬IPS的標識,紅綠藍三顏色的線條,猶如多米諾骨牌倒在一款,最右邊IPS的字樣,最底一排小寫英文,則是IPS的全寫——In Plane Switching。以后大家在包裝或產品上看到此標識,基本就可以確認該機采用IPS面板,這就像Intel平臺上的主板上可以看到Intel的品牌標識,含有AMD顯示芯片的筆記本可以看到AMD標識一樣。
猶如戒指的OSD功能按鍵渾然一體,操作也異常便捷,這樣的經典設計不僅應用在AOC“羅密歐”系列機種,更是在魔戒系列產品中發(fā)揚光大
左上角貼有適合Win7使用的標識,當然,即使沒有這個標識,同樣支持Win7,這不過是代表官方的一個表態(tài)和推薦而已。
● 小巧精悍!可調節(jié)俯仰角度的支架
支撐機身平穩(wěn)擺放的小小支架,安裝、拆卸都非常方便,但在俯仰角度調節(jié)方面顯得有些麻煩,必須通過轉動支架來實現小幅度的俯仰角度調節(jié),在調節(jié)手感與效果上,與傳統(tǒng)結構的液晶顯示器有一點點差距。
支架可以順時針或逆時針旋轉,分別對應外松和內緊
通過支架的調節(jié)可以實現屏幕俯仰角度的調整,不過可以活動的角度較小
曲線優(yōu)柔的底部設計,鏤空的底邊讓鍵鼠的連接線都可以從中穿出
背部散熱孔的凹形設計也方便提拿移動
目前AOC已經確定的兩款IPS機型iF22、iF23均采用VGA+DVI-D的雙接口設計,沒有大家所期盼的HDMI身影,不過從這兩款機型的市場定位來看,主要還是以高性價比為主,HDMI也在成本優(yōu)化中順利閹割,作為一款桌面用顯示器來說,雙接口足夠使用。
● 簡單實用!iF22的幾個人性化小設計
好用不一定要復雜,從用戶需求的各項細節(jié)出發(fā),做好產品的設計研發(fā),以最簡單的形式在產品終端上體現出來,總會得到用戶的認可,其中蘋果與戴爾在這方面有著不少的經驗積累。
AOC iF22所采用的羅密歐外觀不僅僅簡單、漂亮,同時還有一些不錯的人性化設計。
獨特的十字輪盤OSD按鍵系統(tǒng)設計,其中位于中心的開關鍵充當了開關機、主菜單、確定、退出等四個功能。在開機狀態(tài)下,按下中間鍵可以呼出主菜單,四個方向的鍵負責光標移動和參數調節(jié),符合人的思維邏輯,使用很流暢;在部分菜單下,短按中間鍵不放,可以直接退出菜單,也可以在主菜單頁面選擇“退出”選項;長按中間鍵不放,則是關機操作。
很多無底座設計的液晶顯示器,外觀上讓人滿意,但細節(jié)上的一些疏忽,讓用戶在使用上多少會有些麻煩,就比如底邊上的鏤空設計,可以方便鍵盤、鼠標等連接線從中傳出,而不是從顯示器邊上繞過。
最后一個人性化設計指出,當屬散熱凹槽與底邊鏤空的設計,在搬拿顯示器時,僅需一只手就可以輕松搞定,非常方便。
● 基礎性能測試:紅色艷麗無比
| 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AOC iF22在官方的的資料上,描述成該機所采用的是IPS面板,但沒有具體的提是否e-IPS面板,因此這里的標注還是以官方信息為準,有變動我們會第一時間告訴大家。
另外,該機為21.5吋16:9寬屏,擁有1920×1080分辨率,高于22吋16:10寬屏,因此也造成該機的點距過小,僅為0.248mm,在文本等應用中,一部分用戶會覺得不適應。購買時,還需根據個人的情況選擇相應的尺寸。目前已經,出iF22之外,還有一款23吋的IPS機型iF23。
在測試之前,我們先調整iF22到默認設置,此時亮度90%、對比度50%,此狀態(tài)下可非常清晰的辨認98%~100%的灰階過渡,那條界線相比TN機型清晰很多。
我們適當的調整一下參數,使之達到非常好的狀態(tài)
在對比度從55%上調至56%時,灰階過渡出現了較大的變化,98%~100%的灰階過渡變得很不明顯
而調回55%時,灰階過渡就很清晰,如果有朋友購買這款機型,在默認設置狀態(tài)下,對比度一定不能超過55%,以獲得非常好的的灰階表現狀態(tài)。(上圖灰階過渡界線觀看是否明顯,視個人的顯示器情況而定)
★ 漏光測試/黑度均勻性
在未開啟動態(tài)對比度的情況下,正式iF22屏幕,看不到一絲漏光,黑度均勻性也很出色,但在相機長達一秒的曝光時間拍攝下,可看到底邊中央有非常輕微的一小簇光,這在實際觀察中是看不到的,不過以一定角度水平側視屏幕,也可以看到中央的黑度不是很均勻,這表明,廣視角液晶也存在視角問題,只不過受其影響所表現的癥狀遠沒TN機型那么嚴重。
★ 白平衡
純潔的白色,很光亮,沒有什么不適
★ 三原色
三種顏色在iF22上的體現各有不同的水準,表現最弱的當屬綠色,偏暖偏黃稍許嚴重,不過在后面的圖片測試中,卻又看不到綠色偏黃的影子,暫時有些不解;綠色的表現較為一般,不好不壞;最出色的當屬紅色,除了一般的紅色有鮮艷、濃郁的調料之外,還有艷得刺眼的感覺。
● 多媒體應用測試:明暗細節(jié)更清晰
除了在藍色、紅色主題背景的圖片與視頻中,該機畫面的質感相比大部分TN機型會有提升之外,最為明顯的變化,則是畫面的明暗細節(jié)更加清晰。明亮處與黑暗處的細節(jié),不再是一團漿糊或者可見的幾個細節(jié),而是猶如刻度細膩的標尺一樣,將每一個小細節(jié)都清晰展示,整幅畫面感覺沒有什么遮掩,完完全全展現在用戶面前。
當然,一些非常優(yōu)秀的TN液晶也能達到這樣的水準,甚至要在相互對比的情況下,才能看到輕微的差距。但相比廣視角液晶來說,實現同樣畫質的成本,TN液晶所要付出的要多一些。
● 支持定時關機!功能菜單簡介
非常好用的AOC九宮格菜單,與很多手機菜單的操作思路相同
有3檔Gamma值調節(jié),同時還有5檔預設的不同情景應用設置
色溫調整界面
豐富的色彩增強調節(jié)
可調整寬高比,也可以實現定時關機,環(huán)保節(jié)能!該機支持DDC/CI,可以通過軟件來進行顯示器參數的調節(jié)
● 可視角度測試:比TN強百倍
在觀察iF22的可視角度時,四個極端的可視角度,除了有非常輕微的亮度衰減外,初看沒有什么其他變化,但對比一些小細節(jié)部分,還是能看到一些很輕微的色階反轉現象,但是相比TN機型已經輕微太多,是質的不同。
某款e-IPS廣視角液晶(左)與TN液晶(右)水平可視角度對比
不少用戶有一個誤解,認為廣視角液晶并沒有TN機型那種亮度、色彩隨可視角度變化而產生衰減的情況,其實這種現象,無論在哪一款廣視角面板中都存在,只是其衰減的程度相比TN機型要輕微很多,肉眼觀察不明顯或者可以忽略不計。
● 試用感受:
對于iF22的試用很短暫,樣機停留的時間太短,還沒來得及做長時間的拷機,去更細致的研究。不過從短暫的試用中,自己對該機有一點點失望之外,更多的還是驚喜。
在尺寸與接口配置方面,筆者覺得該機不能滿足一些玩家的需求,不過作為AOC首款廣視角液晶機型,其在性能與細節(jié)方面的表現,還是表現出了大家風范,而老模具的采用以及接口的保守配置,估計也是出于成本方面的考慮,在價格方面值得期待。<
關注我們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