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圳龍華100天:郭臺銘"慢"繪鴻海未來
郭臺銘拋出“成長腰斬說”
鴻海精密集團董事長郭臺銘近期提出“成長腰斬說”,將鴻海集團未來每年的成長目標,將從30%調降為15%。郭臺銘怎么了?他是變得喪氣,還是終于學會“以退為進”?問題的答案,要從過去一百天開始談起。
文章如下:
五月底到九月初,在這100天里,郭臺銘選擇獨居深圳龍華廠區(qū)鐵皮屋辦公室的簡陋套房,喘息、思索,或許也反省。
前言
然后,他開始愿意傾聽,不再輕易動怒。接著,他把鴻海集團每年成長目標,一口氣打了對折。鴻海的目標改變,郭臺銘也改變了,關鍵100天之后,學會放慢、愿意低頭的郭臺銘,會帶領鴻海帝國走向何處?
八月,在鴻海誓師大會現場中,集團副總程天縱頗有感觸地說,經過跳樓事件,“我們都變了。”當時沒人料想得到,他所謂的“變”,會是如此的戲劇性。
“腰斬說”震撼市場:臺灣電子產業(yè)面臨大挑戰(zhàn)
九月,郭臺銘在接受《彭博商業(yè)周刊》專訪時拋出“成長腰斬說”,表示“鴻海集團未來每年的成長目標,將從30%調降為15%?!?/P>
這個“變”,撼動市場!
在產業(yè)面,這則宣言似乎告示著電子代工產業(yè)走向末路;在投資面,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股民習以為常的“電子主流結構”將面臨挑戰(zhàn);進一步看,勞退基金目前直接、間接壓注在鴻海的資金將近千億元,郭臺銘的“腰斬說”,立即牽動臺灣560萬名勞工的退休金。
郭臺銘怎么了?他是變得喪氣,還是終于學會“以退為進”?問題的答案,要從過去一百天開始談起。
五月二十六日,鴻海董事長郭臺銘放下手邊工作,搭乘他的個人專機飛到深圳龍華進行危機處理,然而當天深夜,卻又發(fā)生一起跳樓事件。
一天之后,位在鴻海龍華總部的董事長辦公室里,多了一間“總裁套房”,在臺北擁有多棟豪宅的郭臺銘,開始在這里long stay,至今,一天都沒有回過臺灣。
鴻海高層透露,所謂“總裁套房”其實只是“在原來總裁辦公室的洗手間外面,另外隔出來的一個空間,里面擺了一張床及簡易家具,其他什么都沒有。”
這一百多天來,除了偶爾到各地巡視新廠進度,郭臺銘起床后就在辦公室開始工作,餓了就叫人從員工餐廳打來飯菜,在超過16小時的工作之后,他就睡在這鐵皮屋里的小房間。這一次危機處理的副組長程天縱說,辦公室是一棟鐵皮屋建筑,每當下雨時,房間的屋頂還會發(fā)出叮叮咚咚的聲音。“比起程天縱這些本來就派駐在中國的臺干都配有自己的宿舍,郭臺銘在龍華的生活,甚至連初級臺干都不如?!币晃圾櫤8邔诱f。
不是軟弱 而是慢下來:“慢”以繪出鴻海未來藍圖只是,對于一位傷痕累累的拳手來說,擂臺邊的角落即使簡陋,卻是唯一能夠讓他稍作喘息、冷靜思考下一回合如何作戰(zhàn)的珍貴空間。

“慢”以繪出鴻海未來藍圖
九月上旬,郭臺銘接受《彭博商業(yè)周刊》專訪,這位代工霸主沉潛百日之后的首次登場讓人意外。曾經批評自殺者軟弱的郭臺銘,在專訪時承認:“鴻海錯了?!备钊艘馔獾男詣t是“成長腰斬”。這番談話,即使不用“認輸”、“示弱”等字眼來形容,但給外界的感覺仍然十分明確:郭臺銘的霸氣不見了。
五月底到九月初,在這一百多天里,獨居陋室的郭臺銘究竟想了什么?做了什么?看見了什么?是經過了怎樣的千回百轉,讓不可一世的霸主,決定‘退一步’?
大概是在設立“總裁套房”的前后幾天,鴻海委托數名學者專家在龍華廠區(qū)內進行了一趟“民意調查”。類似的調查,早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后期龍華廠區(qū)剛剛成立時也曾做過一次,當年的結論很明確,“在這里工作的年輕人,只想一件事,賺錢!”
鴻海內部透露,新一次調查的規(guī)模在數千人以上,而結果則與二十年前截然不同;年輕人在這里工作的理由,主要是希望累積都市工作經驗,至于賺錢,是其次。
內部人士觀察,這份報告,或許是郭臺銘認真考慮“向現實環(huán)境低頭”的開始?!爸灰X、不要臉,就能在這兒活下去?!崩哮櫤H嗽浫绱诵稳菁瘓F內的工作氣氛,但最近一段時間,在郭臺銘的帶頭轉變之下,氣氛明顯不同了。
“抱歉,過去幾年你跟我說的話,有些我沒聽進去?!币晃圾櫤8邔忧宄浀茫咴麻g,郭臺銘在一個偶然的場合,對他說了這樣一句話。過去的郭臺銘,決不會講這樣的話,顯然經歷這個事件,老郭變了!變得愿意傾聽、反省自己、不再那么殺氣騰騰。這位高層說:“老實說,很不習慣,以前我多半只有被他罵的份。”
據這位高層主管表示,這段時間,郭臺銘召集會議的次數沒有變少,要求也沒有打折,但身段、用語明顯柔和許多,“不拍桌,不用幾近鄙視、羞辱的字眼罵人,也沒看到有人被罰站了。”在他印象中,郭臺銘最近在會議上說過最嚴厲的一句話是:“你做得還不夠好?!?/P>
轉變不只如此,據他透露,以往開會時郭臺銘只講目標,現在,會講“如何達成”目標。兩者之別在于快慢,“他開始重視過程,愿意給下屬進一步思考的空間;以前,他要沖,要大家跟著他沖,要立刻有答案,立即解決問題。”
在這位高層主管的解讀,與其說郭臺銘是開始低頭、讓步,“不如說是他‘變慢’了。現在,我可以和他談長達兩年的計劃,在以往,跟他談兩年,大概就是自己找罵?!?/P> 擴展市占以達高成長的類固醇:有侵蝕獲利的后遺癥
在接受《彭博商業(yè)周刊》專訪時,郭臺銘表示這段時間不打小白球,每天的運動是做伏地挺身,但據內部員工的觀察,除了伏地挺身之外,郭臺銘在鐵皮屋內的運動,還有“瑜伽”。

侵蝕獲利或遇后遺癥(圖片均來自互聯網)
“現在,如果雙腿打直,郭董是可以把手掌貼在地面的?!狈酱缰亍⑼录{之間,郭臺銘修身養(yǎng)性,重新思考鴻海帝國的管理之道,或許,也看見了令他不得不低頭的產業(yè)現實。
才在去年股東會上喊出鴻海未來走“黃金十年”的郭臺銘,在這次的專訪中意外下修鴻海集團成長目標,甚至不忘補上一句“15%也是一個很大的數字”。有人直說這是喪氣話,有人認為是郭臺銘心浮氣躁之下的口誤,但平心而論,“成長腰斬”的說法,絕對是基于產業(yè)現實。
其實從鴻海今年營收表現來看,剛出爐的八月營收2148億元,比起去年的同一期間成長了98%,累計今年前八個月的營收已經達到1.34兆元,也大幅成長近62%,今年要達到三成的成長,對鴻海來說,根本是輕而易舉。
然而,鴻海營收可以大幅跳躍,還是依靠著過去的成長方程式。首先是新產品的問世,這幾年大客戶蘋果扮演了鴻海救世主的角色,從iPhone開始,今年又推出iPad與iPhone 4,讓負責代工的鴻海營收大增。另外,大舉購買SONY全球廠房,跨入液晶電視代工,也對鴻海營收有一定幫助。
只是,如果我們檢視半年報,卻發(fā)現了鴻海亮麗營收背后,隱藏了“美麗的哀愁”。雖然鴻海合并營收部分為新臺幣1.2兆元,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47%,但每股稅后純益(EPS)卻僅成長22%,為3.61元。
分析獲利成長不如營收成長的原因,除了持股73%的富士康虧損拖累之外,毛利率下滑,是最具威脅的獲利殺手。
過去為了達成營收成長目標、維系客戶關系,鴻海確實接了許多低毛利率、對獲利貢獻不大的訂單。搶單的動作有如武俠小說中的“七傷拳”一般,每次出招,都能傷敵,但卻也損及自身元氣。當戰(zhàn)場太大、敵人太多,不斷出招之下的累積結果,就是自己受害也深。
例如為了跨入筆電與電視的代工,鴻海低價競爭結果,陸續(xù)拿下包括蘋果、SONY、惠普與戴爾等大廠訂單,使得筆電代工大廠如廣達、仁寶半年報毛利率大降,讓仁寶總經理陳瑞聰法說會時,喊出“大家一起沉淪”的說法。
廣達直接與鴻海競爭蘋果、惠普等訂單,受傷最慘,第二季正好是去年殺價搶單的新機出貨,廣達第二季合并毛利率應聲跌破“保四”關卡,殺到3.4%,創(chuàng)下歷史新低水準。陳瑞聰雖然說仁寶沉淪比較慢,第二季合并毛利率也殺到只剩下4%,面臨毛利4%保衛(wèi)戰(zhàn)。
筆電代工產業(yè)大沉淪,陳瑞聰直指沉淪的兇手就是鴻海。
鴻海雖然是殺價戰(zhàn)的發(fā)動者,但是自己也難逃沉淪的命運。根據瑞銀證券分析師謝宗文的估算,鴻海獲利上最嚴重的問題就是來自毛利率下滑,上半年毛利率從去年的9.9%下滑至8.7%,營業(yè)凈利率則是由5.6%衰退到3.9%。“這個難以反轉的趨勢,確定成為鴻海的長期隱憂!”
另外一位觀察鴻海超過十年的分析師也點出一個問題,鴻海過去的購并都太偏重在產能與訂單,并入的也都是低毛利率的產品,讓鴻海毛利率積弱不振。
種種跡象都顯示,過去在每年成長30%的目標下,鴻海囫圇吞棗吃下的許多成長激素,現在副作用都慢慢顯現出來了。這些副作用正在啃蝕鴻海的獲利能力,逼得郭臺銘必須審視未來成長的規(guī)劃,甚至放下身段,重新思考“30%”這個數字的意義。
宏碁創(chuàng)辦人施振榮認為,過去鴻海追求30%的成長,這樣的成長幅度明顯超過整個產業(yè)的自然成長;而要超越自然成長,就要吃下別家公司的訂單,“但你不可能吃下所有的訂單,遲早,必須面對成長的極限?!爆F在郭臺銘調降鴻海成長目標,施振榮稱贊,這才是務實的作法...■
相關報道:
關注我們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