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v免费福利片在线播放,99热精品久久只有精品,18video性欧美19sex,ysl蜜桃色www,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国产

泡泡網(wǎng)筆記本頻道 PCPOP首頁      /      筆記本     /      導購    /    正文

3·15避雷攻略:盤點7大容易誤導消費者的筆記本宣傳

  電商時代,商品詳情頁是普通用戶了解產(chǎn)品的首要途徑,但即便再正規(guī)的平臺,有意隱瞞夸大或無意引起誤會的宣傳文案仍屢見不鮮,這導致許多消費者入手產(chǎn)品后發(fā)現(xiàn)與預期相差甚遠,所以今年3·15便為大家盤點近一年來常見的7大誤區(qū),幫助大家精準避坑,更容易挑選到自己滿意的產(chǎn)品。

誤區(qū)1: i7一定比i5強得多

  處理器是一臺電腦中算力的核心,很多人買電腦時都會比較看重。其中,英特爾酷睿系列處理器則是目前市場上最主流的選擇,按照檔次由低到高分為i3、i5、i7、i9的命名規(guī)則也有非常高的認知度。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,這些檔次劃分其實是不能百分百代表性能的高低的。

  這是因為,移動版的酷睿系列處理器一共有兩類:為輕薄筆記本設計的低功耗版,以及為性能級筆記本設計的高性能版。以11代酷睿為例,二者顯著的區(qū)別在于,低功耗版全系采用了4核心的設計,而高性能版則有6核甚至8核以上。

  具體的講,如果你對比的i5和i7是高性能版,那擁有8核16線程的i7,確實能夠在多核性能上,顯著領先于6核12線程i5,提升幅度接近30%。

  但如果你對比的是低功耗版的i5和i7,結果就完全不同了。由于它們都采用了4核8線程的設計,i7的優(yōu)勢只有高0.3GHz左右的頻率和多4MB三級緩存,二者的性能差距可以說是微乎其微。

  而且,這顆低功耗版的i7-1165G7和高性能版的i5-11400H比起來,性能都要落后50%,至于和i7-11800H更是有著整整一倍的差距??梢?,名叫i7的處理器未必比i5強。

  當然,這里也并非說低功耗版的CPU性能不行,實際上4核8線程對大多數(shù)用戶的辦公娛樂,甚至輕度網(wǎng)游用途都已經(jīng)是綽綽有余,同時它也能為輕薄本帶來更長的續(xù)航。

  但必須強調的是,如果你是經(jīng)常跑視頻渲染、工程建模等高性能剛需用戶,不能光奔著i7這個名字就做決定,一定還要留意它的具體型號或核心數(shù)。另外單就輕薄本范圍而言,搭載i7-1165G7的型號在性能對比i5-1135G7沒有明顯優(yōu)勢的情況下,價格普遍要貴上500-1000元,本身的選購價值也是不如i5的。

誤區(qū)2:獨顯性能一定比集顯更強

  顯卡負責電腦圖像處理的工作,對游戲性能、渲染性能也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。顯卡性能主要是由GPU核心決定,即便如此,但還是有相當多廠商在宣傳時將錯就錯,讓小白誤以為獨顯一定比集顯強,甚至更大的顯存就意味著更好的性能。但實際上,這些擁有大顯存的所謂獨立顯卡,性能還不一定比集成顯卡要強。

  如今11代酷睿處理器集成的Iris Xe核顯已經(jīng)比前幾代提升了非常多,在搭配雙通道高頻內存和良好的散熱的情況下,運行MOBA網(wǎng)游完全不成問題,甚至在許多生產(chǎn)力軟件上也支持了渲染加速。

  反觀MX330這張獨立顯卡,從天梯圖可以看到,它的基礎性能甚至還落后于Iris Xe集顯,屬實算是“屏蔽獨顯以提升性能”了。從天梯圖上我們可以看到,11代酷睿至少得搭配MX450級別的獨顯,才能獲得比較顯著的性能提升,因此我們完全不必為那些落后的獨顯買單。

誤區(qū)3:標注低藍光屏幕就能更護眼

  如今大家用電腦在線上辦公、學習的頻率越來越多,無論自用或者給孩子使用,都會格外重視屏幕的護眼問題。關于護眼屏,行業(yè)普遍聚焦于頻閃和藍光兩大方面。而目前筆記本普遍還是使用LCD屏幕,以DC調光為主,頻閃問題相對較少,于是廠商往往會將宣傳重點放在低藍光上。那買了這些標注低藍光的筆記本,就一定更護眼嗎?其實并不是。

  仔細看說明就可以發(fā)現(xiàn),相當一部分的機型到手后需要手動開啟防藍光軟件的開關,才能生效,未開啟是起不到護眼作用的,我們稱這種實現(xiàn)形式為軟件低藍光。

  既然護眼為什么要給開關呢?當然是因為有副作用了。它的原理是給屏幕套上一層暖色的濾鏡,其實和自己在windows里面調節(jié)夜間模式的效果是差不多的,這樣在過濾有害藍光的同時,將非有害的藍光也一并濾除了,導致整個屏幕顯示顏色變黃,色準表現(xiàn)大受影響。

  那有沒有一種兩者得兼的解決方法?那便是與之對應的硬件低藍光技術了。這項技術通過遷移藍光峰值波長,降低了415-455nm的高危害短波藍光占比,實現(xiàn)低藍光的同時也不影響屏幕的色彩還原。

  不過它的成本也相對較高,目前幾乎只在4500元以上的筆記本才會采用,所以通常使用了該技術的筆記本都會在文宣中明確標識“硬件低藍光”,與之配套的萊茵低藍光認證也會特別標注“Hardware Solution”。

誤區(qū)4:標稱續(xù)航時間

  續(xù)航是對移動辦公場景非常重要的一項指標,但它卻很難以精準的量化,不同的使用場景都容易產(chǎn)生比較大的偏差。許多經(jīng)驗不太豐富的用戶可能會去參考廠商標注的續(xù)航時間,但是似乎放眼看去,幾乎每款都宣稱自己能提供十幾二十小時的續(xù)航,這跟我們的實際使用體驗顯然是相去甚遠的。

  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差異呢?其實廠商也并沒有虛標,而是它們通常都選用了一套普通用戶幾乎不會使用的方式來測試。如下就是一段很常見的測試標準,屏幕亮度150nit(約50%),不連接網(wǎng)絡,全屏播放1080P本地視頻。而我們實際使用通常都是聯(lián)網(wǎng)播放在線視頻,掛著通訊工具等后臺,同時運行多個辦公軟件,甚至高亮度使用,那結果自然是南轅北轍。

  那我們究竟該以什么作為續(xù)航的參考標準呢?首先可以查閱相關評測,找到PCMark 10現(xiàn)代辦公續(xù)航測試,這項測試的負載同樣比日常要低一些,不過相對播放本地視頻還是靠譜的多的,基本上測試成績再打個7折就接近連續(xù)辦公的實際續(xù)航表現(xiàn)。如果實在查不到,那就只能將廠商標注的本地播放視頻續(xù)航除以二,得出大致粗略的判斷。

誤區(qū)5:標稱性能釋放

  我們知道,受制于散熱空間的原因,大多數(shù)筆記本都沒辦法徹底跑滿CPU和顯卡的性能,也就是說同樣配置下,不同型號的筆記本之間性能也是存在差異的。

  我們通常會用運行時能夠達到的功率來區(qū)分不同筆記本的性能釋放情況,逐漸的,也有廠商開始迎合大家的習慣在商品詳情頁中做標注。但需要注意的是,大多數(shù)評測中都會指出筆記本長時間雙烤(CPU與顯卡同時滿載)時最終穩(wěn)定的功耗數(shù)據(jù),而廠商的標注方式有時卻并非如此。

  比如下面這款機型標注的35W處理器釋放和25W顯卡性能釋放,首先它標注的數(shù)值是PL1(長時睿頻功耗),但這個功耗并不保證能夠長時間維持;其次,這兩項功耗都是單烤數(shù)據(jù)而非雙烤數(shù)據(jù),也就是說,只有在CPU和顯卡其中一方處于較低負載時,另一方才能達到這樣的標稱數(shù)據(jù),這同樣是不符合大多數(shù)人的實際使用場景的。

誤區(qū)6:含糊不清的機身材質工藝描述

  隨著消費的升級,筆記本的機身做工質感也成為了許多用戶購機時看重的要素,但這個僅憑文字更加難以概括,可以說是有些“玄學”的因素,因此也在這里產(chǎn)生了許多有迷惑性的宣傳。

  比如一些僅A面采用金屬材質的筆記本,也號稱自己是“金屬機身”。

  還有很多人聽到CNC工藝就覺得很高大上,事實上筆記本外殼放到數(shù)控機床走一圈就能叫CNC鉆切,形成的效果就是邊緣一圈高亮的亮邊,只能算是外觀的一個小點綴,成本也并不高。

  還有一些號稱“采用3D一體成型工藝”,實際看小字注釋只有A面使用了該工藝。

  而高端筆記本(如MacBook、XPS等)普遍采用的A/C/D三面CNC一體成型工藝則完全不同,無論機身的厚實程度、外殼接縫,還是觸感都會明顯好一個檔次??傊畬τ谳p薄本而言,做工質感這塊甚至比配置都還要“一分錢一分貨”,低價或許可以買到旗艦配置,但確實很難買到旗艦的做工。

誤區(qū)7:豪華定制版

  如今的筆記本普遍提供16GB+512GB的內存組合,而且還經(jīng)常不提供更大容量的版本,肯定是會有用戶是感覺不夠用的,恰好在一些第三方店鋪,我們總能看到一些“大內存定制版”機型,價格似乎比自己購買加裝還便宜,很多人就心動了。

  但個人一直是不建議大家去購買這類產(chǎn)品的。首先,店家要幫你升級,必然免不了拆封和拆機的過程,也就勢必影響到了這臺機的二次銷售,所以認同定制升級的同時,也等于放棄了七天無理由退貨的權利;其次,部分賣家可能會借這種方式,按新機的售價處理門店展示機、退換機等,畢竟都是拆封機,用戶無從分辨;再者,從一些評價曬圖來看,店家所謂升級的內存硬盤,相當一部分來自三線雜牌廠商,性能和質量均難以保證,用這些配件去替代一線原裝配件實在劃不來。

  可是自己動手能力實在不強,又有升級的需要怎么辦呢?我們可以自己選購正規(guī)靠譜的配件,然后咨詢當?shù)毓俜绞酆蠓照具M行升級安裝,部分產(chǎn)品系列可能還會提供相關的免費服務。沒有相關條件的,也可以就近找到電腦維修店鋪進行現(xiàn)場安裝,規(guī)避配件被掉包的風險。

2人已贊

關注我們

泡泡網(wǎng)

手機掃碼關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