加價兩千!“透明發(fā)光iPhone”火遍全球驚訝老外?上手體驗后我勸你別買
很難想象,機圈頂流iPhone14發(fā)布在即,卻讓一個新手給搶了風頭。
它就是最近國外的網(wǎng)紅手機Nothing Phone(1),在國內同樣一路走紅,又因為沒有國行,海外版本的售價一路飆升。
作為一個數(shù)碼愛好者,手上沒有個這玩意總好像缺點啥……
終于,在泡哥的不懈努力下,才以近五千塊的價格搞來了這臺原價2400元左右的中端機,好像有那個大病。
所以這玩意真的對得起這么高的價格?又憑什么讓大家這么瘋搶呢?
今天泡哥就給大家扒一扒。
手機是贈品,跑馬燈才是本體
在這款Nothing Phone(1)發(fā)布前,其創(chuàng)始人就給它冠以“iPhone替代品”的名號。
于是就有了和iPhone12一毛一樣的輪廓與后置鏡頭布局,就連直角邊框都像是在復制粘貼。
但尺寸卻大了不少,我愿稱之為“iPhone 12 Max”,在這樣的尺寸下僅193g的重量就顯得十分友好了。
當然,最明顯的區(qū)別就是這個“真·透明探索版”后蓋,可以清晰地看到內部的裝飾板,有著很強的極簡工業(yè)風。
雖然買到的是黑色版,但透明后蓋的通透感卻并沒有因此而減分,這一點建議國內做透明手機的友商們好好學習一下,這才叫真的“探索”嘛。
如果你之前對這款手機有所了解,相信最吸引你的當屬它背后這4條LED燈帶,也促成了泡哥這種人的沖動消費……
給后蓋加個燈算不上什么新設計,國內一眾的游戲手機早就玩爛了,但體驗了Nothing Phone(1)后泡哥和同事還是忍不住喊一句amazing……
這一組燈帶被稱為“Glyph”,翻譯過來是“象形文字”的意思,在系統(tǒng)設置中可以對其功能進行設置,包含了幾個核心功能。
比如系統(tǒng)為來電和通知各提供了10種不同的鈴聲/提示音,每種聲音都對應著不同的燈效,電話一響逼格瞬間拉滿。
你也可以通過為不同聯(lián)系人使用不同鈴聲來實現(xiàn)其專屬的燈效,就是記起來實在有點麻煩……
在響鈴時泡哥還順便體驗了一下它的震動,其線性馬達震感與iPhone有著極高的相似度,非常細膩,放在安卓陣營可以說是數(shù)一數(shù)二的。
它還支持“音樂可視化”,在外放音樂時可以根據(jù)節(jié)奏自動匹配燈效,簡直是夜店神器,就這功能我能玩一天。
當手機背面朝上放在桌上時,燈帶也會隨之閃爍,有著滿滿的儀式感。
以及,在充電時,下方的“感嘆號”形狀的燈帶還能顯示充電進度,只需晃動手機或者敲一下桌面就能觸發(fā),搞得我都無心工作了。
最騷的是,當開啟反向無線充電后,放上耳機等設備后充電線圈周邊還會亮起一圈燈光。
這夢幻的感覺像極了網(wǎng)紅魔法陣充電板……
此外,它的背部燈帶還可以作為拍攝時的補光燈,可以拍攝明暗對比強烈的照片,它也因此在某紅書上成功出圈被吹上了天。
這么裝X的功能,誰看了不心動呢?……但這玩意吧有個弊端,對癲癇和其他光敏性疾病患者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,好家伙,我想嘚瑟一下還有可能惹上麻煩。
還有一個小彩蛋,在背部右上角其實還有顆點狀燈,開啟后在錄視頻時就會閃爍紅光,有點攝像機內味兒了……
高價低配,體驗有點扯
如果你像泡哥一樣因Nothing Phone(1)的透明設計與燈帶玩法而為之買單的話,那隨著體驗的深入,那種極度普通甚至還有些不愉快都感覺就慢慢出來了。
先來看看剛剛沒有聊到的屏幕,它有著安卓陣營為數(shù)不多的四邊等寬設計,屏幕R角與機身保持一致,像極了iPhone,左上角挖孔設計無可厚非,但泡哥個人更喜歡居中挖孔那種對稱美感。
這塊屏幕大小為6.55英寸,分辨率2400*1080,支持120Hz高刷以及10bit色深和HDR 10+,字面參數(shù)上看還不錯,但供應商并非三星,所以并非能達到頂級水準,誰讓這是臺中端機。
有趣的是,之前產(chǎn)品發(fā)布時官方宣稱屏幕最高亮度1200nit,但后來用戶發(fā)現(xiàn)最高只能到700nit,官方不但沒道歉,還偷偷把官網(wǎng)參數(shù)給改了,并且嘴硬地表示硬件沒問題,而是考慮到了發(fā)熱和續(xù)航。
好家伙,臉都不要了……除此之外,這款手機還爆出過屏幕壞點、燈帶開膠脫落等問題。好在泡哥目前還沒遇上……
性能上,這款手機搭載了驍龍778G+,安兔兔能跑57萬,且不說與同樣賣四千多塊的旗艦機比,與其性能接近的iQOO Z5也才不到1500塊,比Nothing Phone(1)折合2600左右的官方售價便宜不少。
這不是高價低配嗎?當然你要覺得燈值1000塊就當我沒說。這樣的配置也就是60幀玩玩王者,120Hz高刷對游戲的加持簡直就是0。
但有一說一,Nothing Phone(1)接近原生安卓的系統(tǒng)體驗還是相當不錯的,非常干凈沒有任何預裝,配合高刷有著絲滑的操作體驗,別說,和“Nothing”這個名字還挺配。
只可惜國內能與之媲美的“大氫”已經(jīng)亡了……
當然,谷歌套件就別想用了,而且類原生系統(tǒng)對用慣了國內安卓UI的朋友也不太友好,但老外用起來就沒啥壓力了。
拍照方面,Nothing Phone(1)采用了后置雙攝,其中主攝為IMX766,這顆傳感器已經(jīng)被國內廠商打磨了很長時間,整體表現(xiàn)也還不錯,有著5000萬像素和1/1.56英寸的底。
實際成像效果也中規(guī)中矩,對得起中端機的定位,夜景有點拉胯。值得一提的是整體顏色風格與iPhone很像,偏向寫實,沒有任何冗余的修飾。
總結
Nothing Phone(1)值得買嗎?相信大部分人會給出否定答案,但高溢價造成的低性價比并不是核心原因。
坦率地說,從中端機的定位來看,不論是走心的設計還是獨具一格的燈光效果,都是Nothing Phone(1)的重要加分項,哪怕同等性能下還有不少物美價廉的手機,也值得用戶為它的驚艷買單。
但糟糕的品控與官方不負責任的態(tài)度,類原生系統(tǒng)與國內安卓用戶習慣的沖突,最終都會變成扎心的刺,更別提它還是無國行版的“水貨”,維修難度還高,存在售后無門的隱患。
那些由驚艷帶來的心動又能持續(xù)多久呢?或許對大多數(shù)一時沖動的用戶來說終將變成審美疲勞罷了。
大家覺得它是不是你的菜?
關注我們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