掀翻公版獨霸!超另類GTX260+研發(fā)始末
● 困惱:公版也是“縮水”的產(chǎn)物
事實上,這一次的GTX260開放設計,公版留給品牌廠商的Costdow空間并不大。我想公版在設計之初,已經(jīng)不能像過去那樣不惜血本的進行設計,而是重新考慮“性價比”。我們看到Hyper Power(節(jié)能省電技術)這個功能芯片也省去了,過去是幫助NVIDIA GPU+MCP搭配完成省電功能的,能省去1~2個美金的成本,而原因很簡單,小眾功能,只有搭配NVIDIA少數(shù)高端主板才能實現(xiàn)功能。
而供電部分的設計,也都是剛剛夠用就好,例如使用普通的TO252封裝的MOS管,也是考慮了開放給各大品牌設計后,更方便的找到這顆料件做設計。如果按照過去的標準去,今天市場上的GTX260價格也不會低于2000元了。
在測試過程中,NVIDIA給出的紋波噪音標準是300mv,在模擬示波器下,iGame的紋波噪音標準僅有224mv,這與我們當初的“定制版>公版>非公版”設計思路是分不開的,使用濾波效果更好的lowESR電容,更低感值的電感等料件綜合作用的結果。
此外,我們在之前的設計中還發(fā)現(xiàn)一個有趣的現(xiàn)象,第一版10層PCB版本的GTX260出來的時候,竟然沒有8層PCB版的GTX260的效能好,這是電路優(yōu)化后的結果,NVIDIA在這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。不一味的用最好的料件設計,我想有兩個原因,首先是設計思路上“相對適合”與“絕對最好”的選擇問題,其實競爭對手在競品的上市價格上施加壓力。
補充一個問題,很多玩家詢問我們,“該如何分辨6層PCB或8層PCB?”。玩家中流傳的一個方法是,通過看顯卡核心與顯存之間是否有布線來區(qū)別顯卡PCB層數(shù)的方法。這個方法顯然是不可靠的,事實上目前有不少采用8層PCB設計的顯卡由于GPU要求以及PCB板材料的需要將核心與顯存之間的布線設定在最外層?,F(xiàn)在也并沒有十分可靠、分辨顯卡PCB層數(shù)的方法。不過還是有一些經(jīng)驗可徇,一般而言采用分離式供電設計的顯卡,如果其核心供電部分在核心附近,那么這款顯卡很大可能是采用6層PCB設計的,因為這樣布線最短,核心可直接從PCI-E接口位置取電,這樣顯然比將核心、顯存供電部分全部放在顯卡最右邊,核心主要通過輔助供電接口來取電的布線設計更短。
關注我們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