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英寸8ms來了 國內知名樣機率先曝光
事實上,在我們的日常應用中很少出現(xiàn)黑白切換的情況,更多的是灰階的改變,包括各種不同顏色的顯示很大程度上也是灰階切換的結果。和黑白切換直接開關液晶分子不同,灰階切換要求液晶分子在電壓驅動下偏轉特定角度,而對偏轉角度的計算和精確控制遠比開/關動作復雜得多,并且由于液晶自身結構的不同,液晶分子的偏轉特性也不同,因此灰階切換的延遲遠比黑白切換長得多——也常見得多。
FP71E+所使用的控制IC
由于驅動IC的規(guī)格不同,面板所能夠顯示的灰階數(shù)量也有所不同,常見的6bit驅動IC能夠顯示26=64級灰階,而更高端一些的8bit驅動IC則能夠顯示28=256級灰階……依此類推?;译A越多,說明面板能夠顯示的色彩也越多(6bit驅動IC和8bit驅動IC就是造成16.2M色與16.7M色區(qū)別的根本原因),對細節(jié)和層次的表現(xiàn)力越強。
無論是64級灰階還是256級灰階,也無論是黑白灰還是紅綠藍,不同灰階之間進行切換的延遲也是不同的,比如從25級灰階切換到46級灰階需要31ms,而從253級灰階切換到254級灰階也許就需要72ms……因此,嚴格說來,在日常應用中,任何一個時刻我們的屏幕都在進行灰階切換,同一時刻屏幕上每一個像素點所進行的灰階切換很可能不盡相同,因此響應時間表現(xiàn)也并不一致甚至天差地別,籠統(tǒng)地說8ms、12ms或者16ms只是理想狀態(tài)下響應時間的最小值,對實際應用并沒有太大的參考價值。
真正和實際應用有關的響應時間是灰階切換的響應時間,也叫GTG(Grey To Grey)響應時間。和8ms、12ms的極限狀態(tài)下的最小值的標注方法不同,GTG的響應時間標注的是所有灰階切換中最大的響應時間,也就是灰階切換最“慢”的時候存在的延遲。這個指標的出現(xiàn)使響應時間和實際應用真正聯(lián)系在了一起,同時也對面板廠的技術研發(fā)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在今年年初于南京舉行的ASID’04信息顯示技術峰會上我們了解到,LG.Philips LCD已經(jīng)制造出了GTG時間在16ms乃至12ms的S-IPS面板,用于LCD TV,詳細情況請參考《ASID’04:殘缺的獨角戲,會場展覽直擊》。<
關注我們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