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出不要嚇到你!詳解超頻的五大害處
E(μV/m)=1.316×A×I×F2/D×S
E——電場(μV/m);
A——環(huán)路面積(cm2);
I——環(huán)路電流(A);
F——頻率(MHz);
D——分隔距離(m);
S——屏蔽比率。
從這個關(guān)系可以看出,輻射的電場強度(E)以頻率的平方增加。同樣CPU經(jīng)過超頻以后,其輻射電場強度(電子噪聲)會以頻率提高速度的平方增加。
另外,CPU超頻的直接結(jié)果是功耗增加,溫度升高。大多數(shù)半導體器件,包括CPU內(nèi)部晶體管對溫度相當敏感,溫度升高會使器件熱噪聲指數(shù)倍增加,性能變差。在超頻當中,最常使用的手段之一就是降溫,為的就是減少電子器件的熱噪聲。當使用干冰或液氮制冷的時候,CPU工作在零下上百度的環(huán)境中,最大限度的減少了晶體管熱噪而使得極限頻率得以實現(xiàn)。在CPU超頻過程中,很有趣的現(xiàn)象就是,當溫度越高,漏電流就越大;反過來又使溫度更高,工作狀態(tài)會急劇惡化;這是典型的惡性循環(huán)。因此溫度造成的影響會受到人們極大重視。
其次,超頻后CPU對電流的需求更大,因為CPU供電電路和主機電源的動態(tài)電阻影響,會造成最終CPU和其它電腦配件兩端電壓的下降。另外, CPU電流的急劇變化也會造成供電電壓的跳變,產(chǎn)生突變信號干擾。也正因為以上原因,很多CPU超頻后出錯或死機,大多總是在任務(wù)最繁重、對電流需求最大的時候。

無任務(wù)時,3.3V系統(tǒng)電壓表現(xiàn)穩(wěn)定

運行superPI時,3.3V系統(tǒng)電壓整體下降并有較大波動
加電壓也是超頻中常見手段之一。加電壓不但有利于提高信噪比(S/N = 信號電壓/噪聲電壓),而且也會在一定程度補償因為大電流需求造成的電壓下降。但是常常會遇見的問題是,當電壓增加到一定程度以后,再加電壓就沒用了。這是因為加電壓會讓CPU溫度快速增加,當熱噪聲帶來的負面影響大于電壓增長帶來的好處的時候,再加電壓就不管用了。
在這里再提一個和電壓有關(guān)的超頻話題——降壓超頻。很多人提到過一個問題,降壓超頻會不會造成CPU損壞? 實際上,更低的工作電壓不但是人們一直追求的結(jié)果,也是制造工藝提高所帶來的必然后果。往往都是制造工藝更好的CPU才能工作在更低的電壓下,這也是移動版的CPU會比桌面版的成品率低的原因,也是移動版CPU價格昂貴的主要原因之一(還一個主要原因是規(guī)模效應(yīng))。但是,從來沒有見過intel或者AMD宣稱過移動版CPU的壽命會比桌面版的低,也從來沒有媒體曝光過低壓版CPU更容易損壞。
通常CMOS最高允許工作電壓是為了保障集成電路不會因為擊穿或過熱而燒毀,而最低允許工作電壓的意義是為了保障集成電路能夠正常運行。事實上,對于CPU內(nèi)的電子元件來說, 不論是二極管,三極管,電阻,電容等等,兩端加的電壓比額定電壓小是絕對不會損傷這些器件的。唯一需要考慮的是他們是否能夠得到足夠的電壓和電流去正常工作。只要能夠滿足降壓以后CPU能夠穩(wěn)定運行,那么就不會對其造成額外的硬件損傷。相反,更低的溫度反而有利于壽命的延長。
關(guān)注我們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