X86決戰(zhàn)ARM:Intel的東進與ARM的西征
“人生五十年,如夢亦如幻。有生斯有死,壯士何所憾?”之所以沒有遺憾,是因為有了理想。
公元1582年,日本戰(zhàn)國時期最著名的霸主,織田信長,吟唱著這首詩歌,于烈火中逝去。織田雖死,卻留下了一支精銳無敵的火槍兵隊。幾年后,其家臣,羽柴秀吉憑此統(tǒng)一日本全境。
公元 2011 年,科技時代的盟主喬布斯離世。在他留下的寶藏里,以A字冠名的CPU成為移動領域里最強的利器。數(shù)月之后,蘋果公司在新領袖庫克的率領下,市值攀上世界的巔峰。
可又有誰知道,在那些蒼翠的路上,他們歷遍了多少創(chuàng)傷?蘋果對于掌控頂尖處理器的渴望由來已久,這種帶著傷痕的渴望起源于自己在八十年代后期于PC戰(zhàn)場上被Wintel聯(lián)盟打得一敗涂地。Windows抄襲了Mac的界面,喬布斯還可以用起訴來對付,但眼看著無論是采用摩托的68K處理器,還是采用IBM的PowerPC處理器,都被Intel的奔騰拉開了好幾個檔次。這個難題,可不是讓律師們吵吵架就能解決掉的。
1990年ARM公司在英國成立,蘋果參股其中,正式拉開了進軍移動處理器的大幕。雖然在2006年的時候,蘋果宣布Mac電腦全線采用Intel的CPU,但千萬不要低估了蘋果在處理器上的壯志雄心。次年,蘋果推出劃時代的iPhone,在前三代里均采用三星設計的ARM處理器,但此時的蘋果已經(jīng)悄悄開始了自行設計處理器的計劃。
2008年,蘋果收購PA Semi,并立刻購買ARM的架構級授權(Architecture License),開始著手設計一款擁有全新微架構(Microarchitecture)的 CPU。2010年,微架構的前端設計完畢。同年,蘋果收購擁有豐富后端設計經(jīng)驗的公司Instrinsity,開始了長達一年的處理器后端設計。2012年iPhone5問世,冠絕天下,所使用的正是這款耗時四年,名字叫做A6的處理器。
當一眾黑客黑掉A6,看到其中的布線結構時,完全震精了:這簡直是一款近乎“純手工”打造的CPU!
“純手工”,這是一個怎樣的概念?在如今這個集成度肆意飚升的年代里,單個芯片上集成數(shù)億個晶體管早已屢見不鮮,靠手工來布線是個幾乎不可能的任務,所有的設計都是在EDA(電子設計自動化)工具的輔助下完成。當然,在芯片設計的后端,設計師們也會再用手工做出布局上的少量調整,工作量一般在3~6個月。
然而!然而!蘋果竟耗費大量的設計師和大把的光陰來“純手工”優(yōu)化后端設計,僅在布線上就花了整整一年的時間!還請不要忘記,蘋果的設計師們本已是以一當十的高手了。為了推出這款登峰造極的產品,真不知,喬布斯和他的蘋果究竟有著多大的理想與雄心,而又付出了多少的辛苦與努力?
時光仿佛回到了1953年,我正站在威斯敏斯特教堂里,看那加冕中的伊麗莎白女王,風采迷人,芳華絕代。而她的身上正披著一件由數(shù)名設計師,耗時16個月,純手工制成的登基禮服。唯有如此,才配得上四個字:完美無缺。
喬布斯的理想也是如此的完美無缺,因其追索求達之艱難,才成為亙古永恒的不朽。當我們這些俗人,慢慢長大,習慣了唱著“背棄理想,誰人都可以”的時候,又是否會在某個夜晚倏然醒來,仰望那片沒有了理想的星空,而輕輕哭泣。
關注我們
